
自從微信推出錢包功能后,很多人都學會了一邊聊天一邊發紅包來升華友情、愛情、親情,而各路騙子則圍繞微信支付實施各種詐騙,性質極其惡劣。
近日,移動支付網收集了15類常見的微信盜刷及詐騙案件進行分析,小編從中整理了幾例比較常見的案例請大家來圍觀,發現騙子確實花招太多讓人防不勝防,但也有很多令人哭笑不得的案例。不管怎么說,這都是別人花錢買來的教訓,大家別再上當了。
案例:小趙在朋友圈做化妝品生意,一天收到昵稱“美美”的人要購買眼霜, “美美”稱自己當日紅包和轉賬金額已超額,讓小趙某發二維碼給自己掃碼付款。小趙將收款碼截圖發給“美美”后對方稱該碼不對,并誘導小趙將付款碼發給自己。在“美美”的提示下小趙一共發送了3個付款碼,損失1500元。以下為案例情景模擬:
分析:該類騙局在于受害方搞不清微信的付款碼和收款碼。騙子通常會以當日紅包上限或者掃二維碼更方便為由索要二維碼,并誤導受害者將付款碼當成收款碼。根據微信錢包使用說明“在安全系統保護下:每筆小于1000元訂單無需驗證支付密碼”,也就是說商家使用掃碼槍或者攝像頭掃付款碼即可直接完成交易,不需要密碼。
提醒:微信收款二維碼無需進入微信錢包,直接點擊微信右上角的“+”,進入“收付款”-“我要收款”就是收款二維碼。
案例:武漢某公司的會計李女士被“董事長”拉進一個新建的微信工作群。群內6人都是公司同事,頭像、名稱都對得上。在外開會的“董事長”與“總經理”在群里熱聊后,要李女士將公司的85萬元轉給江蘇一名客戶。完成任務后李女士才發現董事長就在隔壁辦公室辦公,此時才意識到被騙。經調查該群內除了自己,其他6人都是騙子冒充公司同事來設計的騙局。以下為該案件中騙子設計的精妙騙局。
分析:該類案件主要在于受害者沒有確認同事身份而造成的。由于微信非實名制,任何人都可以把昵稱改成你的名字,頭像改成你的照片冒充你,從賬號上無從分別真偽。不法分子利用這個漏洞,設置場景層層鋪墊,將受害人引入精妙圈套。且微信群組可以直接拉好友進群不需要本人同意,看著一群熟悉的頭像與名字,很難辨別真偽。類似的案件有克隆身份向親友借錢、充話費等。
提醒:網聊涉及錢財須謹慎 ,應當面或電話核實。
案件:小琳的微信收到好友消息,稱手機刷機后聯系人號碼沒了,要重新新建聯系方式。得到小琳手機號碼后,對方又發來微信稱登錄微信需要好友驗證,要小琳把收到的驗證碼發給他。小琳將驗證碼發過去后卻登不上自己的微信,再修改密碼登陸零錢已沒有了。
分析:微信盜號方法十分簡單,知道賬號或者綁定的手機號碼后,使用手機號碼驗證可以繞過密碼直接登錄。不法分子利用這一漏洞在騙取你的手機號碼和驗證碼后,可以輕易盜號。注意很多騙子可能會分兩步,第一步先騙取你的號碼,第二部隔段時間會伺機說需要發驗證碼或者網址到你的手機,這樣的騙局往往容易掉以輕心。
不要輕易將手機號和驗證碼告訴別人
微信錢包登錄移動要設置密碼